top of page

巴赫/培特里〈小步舞曲〉

       這首鋼琴曲源自於德國作曲家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的三首小步舞曲,是大師爲兒子威廉習琴而作,呈現巴洛克時期典雅而富於裝飾的特色。

       二十世紀的著名鋼琴家培特里 (Egon Petri, 1881-1962) 將這三首小步舞曲改編為此首樂曲,其中部分樂段保留了巴赫的原作,部分則取原本旋律重新創作,因為發揮了浪漫鋼琴的特色:華麗的音響、延音踏辦的使用、圓滑奏的樂句等等,與巴赫的原作大異其趣,形成了風格上有趣的對比。

莫札特〈微笑般的恬靜〉

       這首獨唱曲為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所作。女高音旋律有洛可可式的優雅精緻,徘徊於高音域的裝飾唱腔流露出無法掩飾的興奮之情,而鋼琴部分深具柔美含蓄的古典氣質。歌詞為義大利文,翻譯為:


微笑般的恬靜在我心中再現。請溫柔請體貼,別使我驚恐!愛人唷!你已經用愛情的枷鎖,緊緊地鎖住我,我興奮的心房。

羅西尼〈誓言〉

       羅西尼 (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 是十九世紀上半葉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有「義大利的莫札特」之稱。他的作品以旋律優美動聽著稱,因為對聲音技巧的要求,如花腔唱法、圓滑流暢的樂句,是「美聲唱法」重要的傳承人物。
       這首〈誓言〉出自歌曲集《音樂晚會》。「音樂晚會」指的是文人雅士的音樂聚會,十九世紀在歐洲很流行,熱愛社交的羅西尼在巴黎修養的期間,曾在寓所舉辦週六晚間的小型餐會及音樂節目,著名音樂家都曾在他的聚會中演奏。
       此歌曲開頭的鋼琴前奏營造出浪漫深情的氣氛,抒情的歌唱旋律略帶花腔的華彩,使歌唱家能充分發揮音色與技巧。歌詞為義大利文,翻譯為:

我從來不放棄對您的愛,是的,我的愛人,您要相信;即使開玩笑,也不敢欺騙您。您是我唯一的愛苗,親愛的愛人啊!您也將是我赤誠的熱情,一直到我死去。

本音樂會將演出18首曲目,其背景及相關的影片連結如下。建議您先行瀏覽,甚至在Google上進行延伸閱讀,屆時在音樂會看到現場演出時,必定有更深的感動與共鳴!

線上導聆

李斯特〈愛之夢〉

       有「鋼琴之王」美譽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根據德國詩人弗萊里格拉特 (Ferdinand Freiligrath, 1810-1876) 的詩創作了歌曲〈愛吧〉,歌詞內容是:

愛吧!只要你能夠,只要你想要!你在墓前哀悼的時刻就快到了。只要有一顆心對你溫情地回應,你的心就要炙熱地懷著愛意。只要有人對你敞開心胸,就儘你可能地愛他、使他時時快樂…
 

       李斯特自己將歌曲改編成了鋼琴曲。此鋼琴版本不但展現出浪漫鋼琴詩意、抒情的一面,也發揮了華麗豐富的音響,反而比原來的歌曲更知名。婉轉深情的旋律在絢麗和聲的襯托之下,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意境、細膩的情緒轉折,對詩中所描寫的炙熱激情有唯妙唯肖的刻化。

艾爾加〈愛的禮讚〉

       英格蘭作曲家艾爾加 (Sir Edward William Elgar, 1857-1934) 所作的抒情小品,是他訂婚時獻給妻子的禮物。明亮的大調、輕快而甜美的旋律,讓此曲洋溢著幸福的喜悅,鋼琴部份的切分節奏表現出砰然心動的熱切。原作是寫給小提琴與鋼琴,此音樂會中演出大提琴與鋼琴的版本。

克萊斯勒〈愛之悲〉

       奧地利出生猶太裔的克萊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是公認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爲小提琴留下了許多作品,這首〈愛之悲〉可算是他最知名的小品。這是一首深富維也納優雅氣質的圓舞曲,優美的旋律蘊含一股淡淡的憂鬱傷感。在音樂會中將以大提琴演奏。
       

       右邊第一個錄音為克萊斯勒本人的演奏版本,相當珍貴。附上馬友友的錄音能讓聽眾感受到大提琴溫暖濃郁的音色,與小提琴的輕盈嬌柔有不同趣味。

普契尼〈當我走在路上〉

       出自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 (Giacomo Puccin, 1858-1924) 歌劇《波西米亞人》中的第二幕。耶誕夜在巴黎夢妙思咖啡館前的廣場,畫家馬傑羅與朋友們在吃飯喝酒,這時卻看到舊情人穆賽塔手挽著一位有錢的老紳士來到咖啡館。穆賽塔是一位二十歲艷麗風騷的姑娘,她炫耀自己的美貌唱出了這首詠唱調,希望馬傑羅對她舊情復燃。原為義大利文,翻譯為:


當我走在路上,男人都停下腳步,被我的美姿所迷。投來羨慕眼光,從我的頭上打量到腳底。那種貪婪的神情,我很清楚他們的想望。這時我是多麼開心又快活!

托斯底〈小夜曲〉

        義大利作曲家托斯底 (Francesco Paolo Tosti, 1846-1916) 所作,優雅流暢且旋律至上的特色,展現了典型的義大利式歌曲風格,也帶有拿波里的明朗的氣息。鋼琴伴奏模仿了吉他撥絃聲,令人想像著多情男子在月光下、窗台前抱著吉他唱情歌的夜景。

飛吧!喔,我的歌聲!悠揚地隨風飄蕩。我的愛人靜靜在床上休息,請飛到她的身旁,喔!我的歌聲飛吧!明月高掛在天上,星星在閃著光芒,從你那臥室裡的窸幕透出燈光,在閃閃發亮。飛吧!喔我的歌聲!


飛吧,喔,我的歌聲飛吧!飛吧!喔!我的歌聲!悠揚地隨風飄蕩,我愛人半睡半醒躺在牀上,微笑地聽我歌唱,喔,我的歌聲飛吧!大海安睡在岸旁,微風輕吻著海浪,但我的愛情仍是難得回音,我親愛的好姑娘。飛吧,喔,我的歌聲,飛吧,喔,我的歌聲飛吧!

德佛札克〈斯拉夫舞曲作品72第二首〉

       德佛札克(Antonín Dvořák, 1841-1904)是捷克民族樂派的代表性作曲家,他的音樂因融入民間音樂的元素而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流露出對家鄉、民族的熱愛。他由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得到靈感,爲鋼琴四手聯彈創作了兩套《斯拉夫舞曲》,使用東歐民間音樂特有的節奏,但是優美旋律則是他自己的創作。

       這首作品72-2是斯拉夫的「悲歌」(Dumka),3/4拍子高雅的小快板,極優美的旋律中帶有典型、斯拉夫式的感傷。

德佛札克〈斯拉夫舞曲作品72第一首〉

       接著演出的作品72-1採用了波西米亞的「歐澤美克」舞曲 (Odzemek),這是一種牧人的舞蹈,快速而充滿活力,具強烈的節奏感,展現豪放、熱情激昂的一面。中段轉為慢而安靜的小調旋律,在前後明快的大調舞曲之間顯得格外柔美而抒情。

柴可夫斯基/普羅特涅夫〈慢板〉

      《睡美人》為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三大芭雷舞劇之一,故事取材於法國大文豪貝洛 (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 的童話:公主受到邪惡妖婆的詛咒,在十六歲時被紡錠刺傷手指而死。但由於代表善良與智慧的丁香仙子趕走了妖婆,使得公主倖免一死,而以沉睡一百年來代替死亡。一百年之後,王子用吻喚醒了公主,二人舉行婚禮,舞劇在一片歡樂中完結。
       這首鋼琴曲出自舞劇中第三幕,是公主與王子婚禮中的雙人舞。原為管絃樂團演奏(見右一影片),當代俄國鋼琴大師普羅特涅夫 (Mikhail Vasilievich Pletnev, 1957- ) 將之改編成鋼琴曲(見右二影片),以鋼琴模擬管絃樂團的豐富色彩,充分發揮了鋼琴炫技的特性。

拉赫曼尼諾夫〈練聲曲〉

       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 1873-1943)爲女高音所創作的著名歌曲,因無歌詞,僅用「阿」演唱,故名為〈練聲曲〉(右一影片)。

       本曲常為其他樂器演奏,是大提琴的熱門曲目(右二影片),在本音樂會中也將以大提琴演出。蜿蜒崎嶇的旋律承載了濃郁情感,訴說永無止境的悲傷。

希納斯特拉〈婀娜少女之舞〉

        希納斯特拉 (Alberto Evaristo Ginastera, 1916-1983) 是阿根廷作曲家,其作品應用阿根廷的傳統音樂元素,如舞蹈節奏、歌謠、調式等,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這首鋼琴曲便是採用阿根廷的「桑巴舞」 (Zamba)作成,左手一再反覆的節奏型態幾乎貫穿了全曲,賦予此舞曲優雅的律動感。小調旋律深情而極富詩意,不協和音程營造出誘人而略帶神秘的氣氛,細膩地刻畫著少女舉手頭足間的性感舞姿。

皮亞佐拉〈極度狄卡羅〉

       皮亞佐拉 (Astor Piazzolla, 1921-1992) 是阿根廷手風琴演奏家及作曲家,他創作的「探戈」 (Tango) 融合了古典樂的曲式特徵、爵士樂的即興演奏,以及新的電子音樂,應用薩克斯風、電吉他於探戈的演奏,發展出「新探戈」(Nuevo Tango) 風格。因為他的貢獻,原來被認為通俗的探戈舞曲晉身成為藝術音樂,其作品成為現在音樂會中熱門曲目。
       〈極度狄卡羅〉是皮亞佐拉1960年創作、向探戈音樂大師狄卡羅 (Julio de Caro, 1899-1980) 致敬的作品。狄卡羅是探戈音樂改革的先驅之一,他將探戈從千篇一律的僵硬節奏中解放出來,賦予輕盈流暢的旋律感。因此本作品著重旋律的自由表現,富有即興趣味。
       導聆影片為皮亞佐拉演奏手風琴,率領樂團演出此曲的錄音。本音樂會中演奏山本京子爲鋼琴四手聯彈改編的版本。

皮亞佐拉/山本京子〈自由探戈〉

       〈自由探戈〉是皮亞佐拉將探戈與電子搖滾結合,邁向「新探戈」的代表作。導聆所選錄音即為他1974年的原作。因為膾炙人口,廣為演奏、改編,有許多不同編制及版本。由切分節奏形成的動機一再重覆出現,成為縈繞不去、點燃激情的驅動力。在節奏型的動機以及探戈舞曲的律動之外,另有一抒情的旋律掙脫束縛,表現長線條的自由感。
       山本京子的改編在前面加入了一段導奏,即興似的快速音群在鋼琴高音域有很好的發揮。刻意製造錯開的重音,形成了對抗、拉扯的刺激感。在原曲之後作了延伸樂段,插入新的旋律,藉由上昇的調營造張力。是很精采的四手聯彈版本。

久石讓〈溫馨的魔法〉&〈季節的迴轉〉

     久石讓 (1950-) 是當代日本知名作曲家,為宮崎駿多齣動畫電影創作音樂。本音樂會中演出的〈溫馨的魔法〉和〈季節的迴轉〉出自電影《魔女宅即便》。改編成為大提琴及鋼琴的合奏,輕鬆抒情。

韋伯〈想起我〉

       選自美國當代音樂劇大師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 1948- ) 膾炙人口的音樂劇《歌劇魅影》第一幕。女主角克莉斯汀原是歌劇院的芭蕾舞伶,因為臨時取代首席女高音唱了這首歌曲一炮而紅,也因此與兒時玩伴,也是劇院贊助人的勞爾重逢。其歌詞如下:


Think of me, think of me fondly when we've said goodbye. Remember me once in a while, - please promise me you'll try. When you find that, once again, you long to take your heart back and be free, if you ever find a moment, spare a thought for me. We never said our love was evergreen, or as unchanging as the sea, but if you can still remember, stop and think of me. Think of all the things we've shared and seen; don't think about the things which might have been. Think of me, think of me waking silent and resigned. Imagine me, trying too hardto put you from my mind. Recall those days, look back on all those times, think of the things we'll never do. There will never be a day when I won't think of you.

普契尼〈我親愛的爸爸〉

       這是普契尼所作歌劇《強尼‧史基基》中一段膾炙人口的女高音詠唱調,女主角勞蕾塔哀求父親讓她嫁給里努契奧,表達出一種真誠質樸的告白,與周遭眾人的虛偽嫉妒形成強烈的對比。原為義大利文,翻譯為:


喔,我親愛的爸爸,我愛他,他是如此的俊俏,我要去紅門買我的結婚戒指!是的、是的、我是認真的,如果我的愛是一場錯誤,我將去老橋縱身跳下雅諾河中!我被苦惱與痛苦侵蝕著!喔,上帝啊,我寧願去死!親愛的爸爸,請同情我,請憐憫我!

文/易繼心(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 2013 by KJ Simul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